空壓機,將低壓氣體提升為高壓氣體的一種從動的流體機械,是制冷系統的心臟。它從吸氣管吸入低溫低壓的制冷劑氣體,通過電機運轉帶動活塞對其進行壓縮后,向排氣管排出高溫高壓的制冷劑氣體,為制冷循環提供動力,從而實現壓縮→冷凝(放熱)→膨脹→蒸發 ( 吸熱 ) 的制冷循環。
螺桿式空壓機
螺桿式空壓機又稱螺桿壓縮機,分為單螺桿式空壓機及雙螺桿式空壓機。單螺桿式空壓機是在70年代由法國辛恩開發出來,因其的結構更加合理,迅速的應用到國防領域,并被開發國家保護起來,技術一直都在相對獨立。雙螺桿式空壓機最早由德國人H.Krigar在1878年提出,直到1934年瑞典皇家理工學院A.Lysholm才奠定了螺桿式空壓機SRM技術,并開始在工業上應用,取得了迅速的發展。
螺桿式空壓機工作原理
螺桿式空壓機汽缸內裝有一對互相嚙合的螺旋形陰陽轉子,兩轉子都有幾個凹形齒,兩者互相反向旋轉。轉子之間和機殼與轉子之間的間隙僅為5~10絲,主轉子(又稱陽轉子或凸轉子),通過由發動機或電動機驅動(多數為電動機驅動),另一轉子(又稱陰轉子或凹轉子)是由主轉子通過噴油形成的油膜進行驅動,或由主轉子端和凹轉子端的同步齒輪驅動。所以驅動中沒有金屬接觸(理論上)。轉子的長度和直徑決定壓縮機排氣量(流量)和排氣壓力,轉子越長,壓力越高;轉子直徑越大,流量越大。